自前兩年出現了智能圓表之后,越來越多的智能手表同行也推出采用圓形屏幕,外觀設計像傳統手表靠攏的新品。
另外一方面,傳統手表大廠也開始涉足到智能手表領域,包括斯沃琪、康斯登、瑞士國鐵、泰格豪雅和Gucci等等。除了瑞士、歐洲之外,中國的傳統手表廠商的態度也很積極。
智能手表廠商和傳統手表廠商現在都有相互融合借鑒的愿望,那作為智能手表廠商,我們究竟能從傳統學習借鑒到那些先進經驗呢?
從Apple Watch談起 看它從傳統手表中借鑒了些什么?
不妨先從Apple Watch蘋果談起,來看看蘋果的定價策略。
當它是iPhone這樣一個典型的數碼產品時,在蘋果官網上最貴的iPhone 6 Plus賣 7788元,最便宜的iPhone 5C 3288元,差價是4500元。
而Apple Watch呢?最貴的18K黃金版126800元,最便宜的運動版2588元,差價是124212元!
Apple Watch是蘋果所有產品類別中差價最大的。
另外Apple Watch的表帶也在單獨賣,最貴的3588元,比5C還貴。
這樣的多產品、差異化的做法,我們在傳統手表行業經常看到。
除此之外,蘋果在Apple Watch上還大量借鑒傳統手表的作法,比如在大型高端商場設置體驗區,提供各種定制化服務,需要預約購買等等,用尺寸、表殼材身質和表帶材質顏色區別用戶群。
蘋果之前還招募了非常多的奢侈品牌的員工加盟。Apple Watch 主設計師之一,馬克·紐森就有20多年手表設計經驗,曾經自創腕表品牌IKEPOD。
所以蘋果首席設計師 Jonathan Ive會說這樣一句話,“Apple Watch出來后,瑞士的手表產業就‘遭殃’了。”
以上種種都說明了,蘋果是將Apple Watch當成傳統手表在賣,而不是當成數碼產品在買,所以他們才會從傳統手表中挖人才,學習傳統手表的營銷。
當然最主要的外觀這塊,Apple Watch卻仍然沿用了數碼產品的思路,我覺得這是蘋果的敗筆之一。
立歐實業從傳統手表學到了什么?
我們在做自己的智能圓表的時候,就向傳統手表行業吸取了大量的經驗。
為了要做一款對的智能手表,首先要讓它實現“美”。而“美”這件事鐘表行業為了這個事情已經努力了一百多年了,幾乎已經做到了完美。一百多年的傳承不會被遺忘;在手表這件事情上,有太多的經驗和財富了。最終我們在吸取成功經驗,反復推敲之后,將智能圓表的外形設計成大家現在看到樣子。
我們還采用標準表帶軸,消費者可以自行去購買表帶進行更換。
在手表之后,我們再給手表加上智能,比如可以更換表盤樣式,為它加上類似App Store的應用商店,以及各項用戶需要的貼心功能。最終所有加在一起就是我們的智能圓表。
傳統手表的先進經驗會讓智能手表受益匪淺
目前智能手表的外觀設計比較單一,沒有美感,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還不夠,而傳統手表行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財富,可以供我們智能手表廠商學習借鑒。
智能手表廠商絕大多數都是電子行業,沒有手表行業的經驗,需要吸取、借鑒傳統手表行業在制造、產業鏈等各方面的先進經驗。
舉個例子,就拿外觀設計方面,手表的佩戴舒適感就很有很深的門道。比如結構、表耳的弧度、材料的性能、加工方式及表面處理工藝、精密制造等等就需要我們這些智能手表廠商好好研究。
智能手表現在的渠道大部分集中在線上,而傳統手表的線下銷售能力是非常強的,除開大中型城市的手表專賣店、專柜之外,在更細分的市場中,傳統手表的優勢非常明顯。
在品牌建設方面,傳統手表行業也有很多成功經驗,我就不再一一表述了。
而對于傳統手表行業來說,現在也越來越注重創新能力,智能手表廠商可以提供跨界的參考。
智能手表廠商與手表行業的融合有著無限可能,傳統手表工藝出現在智能手表上,將會把智能手表真正帶入手表行業。 智能手表的“智能”,靈活的可擴充性,會給傳統手表行業帶來新的市場機會。
而我們馮總表示,2016年是夢想與輝煌同在的一年,立歐實業會更加堅定信心,進一步將智能手表與傳統手表兩者的優點相結合,打造出更加優質的產品,與合作伙伴攜手并進,團結一致,向著更高遠的目標奮進,向著深圳智能穿戴行業第一的目標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