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慧聰制藥工業網】很多西方人發現,中國人越來越多的在吃、購物和娛樂模式上向西方靠攏,同樣,中國人也逐漸希望年老的時候能遠離疾病,活的更久,能夠享受“西方式老年護理”。
聯合國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,在未來40年里,全球年齡在65歲以上的人群數量將翻倍,中國現在面臨著老齡人口照料方面的各種挑戰。現在中國約有近2億超過60歲的人口。預計到2030年,中國超過60歲的老年人口將達到近四億人,這對中國政府來說將會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。而獨生子女政策讓中國老年人不得不面臨獨自生活的困境,使得傳統的儒家養老傳統面臨客觀挑戰,更多的家庭在未來面臨沒有人照顧老人的局面。
而相對應的情況是——中國針對老年人的的相關服務比較落后。中國在過去四年里花了1.1萬億人民幣(約合1797億美元)才將基本醫療服務覆蓋到13億人口中的90%。面對龐大的醫療資金困境,中國總理此前宣布,模仿西方模式在醫保領域引進外國投資,特別是在私人護理產業方面,這無疑為西方養老機構打開了一扇大門。
設在西雅圖的咨詢顧問機構魯比肯戰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(RubiconStrategyGroupLLC.)總經理本杰明·肖伯特(BenjaminA.Shobert)表示,“面對贍養老人的巨大負擔,中國消費者可能會面臨一個掙扎的過程。但從長遠看,(進入中國老年人私人護理市場)未來十年非常關鍵。”
中國老年人對“西方式老年護理”需求出現井噴并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。聯合國的數據表明,中國經濟的空前繁榮使得中國成為了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、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,也使得中國人的壽命平均延長至76歲。而中國的城市化使得中國的家庭結構發生變化,有“護理”需求的老年人口不斷增加。
而與此同時,經濟成果付出的代價——健康問題也逐漸困擾著許多中國家庭。著名醫學雜志《柳葉刀》上的一項研究表明:中國家庭的健康問題削弱了中國的家庭結果,也反應了社會經濟發展。20世紀90年代初,中國人的健康問題幾乎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。但是到了2010年,中國人的健康問題和美國人的幾乎一樣——心臟病、中風、高血壓和糖尿病。這些慢性疾病對中國衛生系統帶來了巨大的挑戰。
參考美國的情況,也許會明白,為什么中國老年人市場是一塊香餑餑。
根據美國衛生署的數據,美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,而針對這些老年人的私人護理業務每年收入逾3000億美元。而中國的人口基數遠遠超過美國,更重要的是,中國的老年人私人護理產業基本上還是空白。
此前中國政府的聲明也凸顯了這個產業在中國市場的美好未來前景。對于這個巨大市場,中國政府的態度非常重要。值得肯定和興奮的是,中國政府意識到了這個巨大市場帶來的好處。雖然中國政府在政策和法規上還沒有準備好(還沒有完善的行業標準),但中國政府仍在不斷的尋求資金和外國投資,并試圖在政策框架內對這些投資給予支持。
美國最大的養老運營公司ColumbiaPacific即將在中國上海開設第一家私人護理機構,設有25至100張床位。ColumbiaPacific還在上周公布了其在中國市場的第二個項目。值得注意的是,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(GaryLocke)和中國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都出席了項目發布會。
責任編輯:杜兆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