藿香栽培種植技術
選地整地
一、選地 選擇避風無污染的林間坡地、山角梯田、水田、旱田、河旁沖積地、村寨中的五邊地栽植。只要土質松軟、濕潤、肥沃都可適種。山坡地的坡度不宜過大,約13度以下較好,要求沖刷不強烈,保水性能良好。土壤宜選透性好的沙壤土,尤其是富含腐殖質的棕色土或黑色砂壤土為好。土層要深厚,土壤酸堿度以pH4.5-5.5為宜。在海拔50-200米的低山地種植,氣候涼爽適中,旱季時有濕霧及雨露的調節,若管理得當,生長旺盛,同樣獲得豐收。
二、整地 通常于前作收獲后,深耕土壤,施土雜肥,開1-1.3米寬的高畦。廣東栽培廣藿香常與農作物輪作,在入冬收割作物后,即翻耕曬田,使土壤充分風化,增加肥力和地溫,施以土雜肥、花生麩作基肥,至翌年栽植前再耕翻細耙,然后作成寬60厘米、高30-40厘米的畦。畦溝寬30厘米,畦長視地形而定,其擺向最好與排水溝一樣由高處向低處走向,以利暴雨季節迅速排干淹、積水。
繁殖方法
藿香在我國產區罕見開花結實,故用莖枝扦插繁殖或組織培養繁殖(如采用分離廣藿香葉、枝、芽細胞培養繁殖試管苗,或大面積廠、棚室內大容量的床式分層立體細胞培養繁殖藿香良種苗)。鑒于繁殖條件及推廣普及的實用性,在此主要介紹野外大田的莖枝扦插繁殖法。莖枝扦插繁殖可分扦插育苗移栽和大田直插法兩種。
一、扦插育苗移栽 傳統的扦插育苗繁殖是剪取廣藿香母枝枝條上的末端長枝梢約15-20厘米作繁殖材料,這樣對正在生長的母株影響破壞極大,嚴重影響當年的產量與質量,且浪費大量的枝條和插穗。因此,筆者在承擔“廣藿香優良種質篩選及高產新技術研究”的課題項目研究中,試圖改變傳統的長插穗扦插而創造短插穗(5-10厘米,保留1-2個節)扦插法,經對比試驗研究,短穗扦插繁殖同樣獲得高產量,成活率高達95%,比長穗扦插繁殖每畝節省插穗10-15公斤,折合人民幣200-300元。茲將方法介紹如下,以供各地因地制宜適當參考。
扦插時期宜選在溫暖多雨季節。每年春季(2-4月)或秋季(7-8月),當氣溫回升或雨季時進行扦插。一般選取5個月以上,粗壯、節密、葉小而厚、無病蟲害的枝條作插穗繁殖。插穗宜截取中部以上主莖的側枝,長20-30厘米,每條約具6-8個節、下部3-4節褐色木栓化,折之有響聲,以髓白色為好。然后將剪下的枝條截成5-10厘米的小段,每段留1-2個節,1支長枝條可截分成4-7小段的插穗。剪插穗時的枝剪要鋒利,用力均衡,剪口要平滑整齊,勿撕裂主莖與枝條皮部以致影響母株生長和插枝的成活率。截成5-10厘米長的插穗后,每小段插穗,留頂部2片大葉和小的心葉,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10厘米開橫溝,溝深約10厘米,每隔5-6厘米插1根。每畝需插條10-15公斤。秋插的株行距可密些。扦插入土深約為插條的2/3,僅讓頂梢大葉片露出畦面為度,覆土齊平,淋水,使插條與泥土緊密結合,蓋上稻草或其他細草,厚度僅讓插條露出頂芽為度,讓它能起蔽蔭作用。插后一般10-13天左右開始生根,25-30天便可移栽。此法最適合在廣藿香繁殖材料(插穗)來源困難,而雨水充足的地方推廣使用。
二、大田直插法 大田直插法就是將藿香新鮮插穗,不經過苗圃扦插育苗階段而直接插于種植地的快速繁殖栽培方法。具體方法是,4-5月初挑選莖桿粗壯、無病蟲害的嫩梢頂部,截取15-20厘米左右作插穗。所選取的插穗,剪折時有明顯“卜、卜”的響聲,髓部白色者為好,成活率可達90%以上。按定植株行距30厘米×40厘米的規格,成“品”字形直插大田。經筆者試驗,只要加強淋水、防曬,直插成活率高,生長很快,而且可以減少育苗和移栽的環節;同時對大田藿香采穗后,產量不會減少,反而提高。因為這時氣溫高、濕度大、水分充足,正是藿香生長旺盛時期,采穗后可促發新梢生長,并同時增施速效肥料提高產量,到6-7月可按時采收。另依筆者研究,實行大田直插法栽培廣藿香,最宜采用與農作物套種,如早春2月,在畦的一邊種黃瓜或茄子,稍遲1個季節種生姜或豆角,3-4月在黃瓜株間種廣藿香;也可在廣藿香行間種苦瓜、絲瓜或冬瓜,利用瓜棚對廣藿香幼苗遮蔭,以調節藿香在速生豐產期對光照的要求。
種植季節
藿香種植時間主要依據上述扦插繁殖育苗(大田直插例外)的季節來確定,一般可以春植、也可秋、冬植,南方多用春植,而北方則用秋植。種植可抓住雨季開始,或雨季中進行。因為這時氣溫較高、水分充足、空氣潮濕,有利于生根,廣州市效歷史習慣是清明前后,而海南萬寧則在6-8月間,或者在10-12月(多在10月),這是主要種植季節。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,按30厘米×40厘米株行距挖穴,施足基肥,每穴一株。起苗前要淋足水,減少傷根和多帶宿土,利于成活。植后填土壓實,若無作物遮蔭的,應及時淋水蓋草,或搭設棚架。